這一次,線索不再虛無縹緲。
顧承煜的網,終于第一次真正準確地撒向了林汐所在的城市。
顧承煜在收到那條來自米蘭的郵件后,幾乎沒有任何遲疑,立刻拋下所有事務,親自飛往米蘭。
他帶來的團隊也迅速集結,開始對米蘭,特別是高端珠寶和設計領域,進行地毯式的搜尋。
瓦倫蒂工作室作為行業翹楚,很快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然而,安東尼奧·瓦倫蒂大師的工作室以其極致的隱私保護和挑剔苛刻聞名遐邇。
它更像一個隱匿于鬧市的研究所,而非對外開放的商業機構。
顧承煜的人試圖以合作洽談和投資考察等各種名義預約拜訪,均被工作室的助理以“大師近期日程已滿,暫不接待外部訪客”為由,禮貌而堅定地拒絕。
試圖從工作人員入手調查也異常困難。
工作室的成員都與公司簽有極其嚴格的保密協議,忠誠度極高。
即便顧承煜的人設法接觸到了一兩位下層員工,他們也對此諱莫如深,或者根本不清楚所有實習生的全名和具體情況。
顧承煜甚至嘗試過在工作室所在的歷史建筑樓下守候。
但他并不知道林汐的具體作息,且員工出入往往走不同的側門或地下車庫,幾天下來一無所獲。
他感覺自己離她前所未有的近,卻仿佛隔著一道看不見的墻。
林汐現在完全沉浸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渾然不覺。
瓦倫蒂大師對手下極其嚴厲,但林汐的專注、韌性和天賦漸漸贏得了他的認可。
他開始讓她接觸一些更核心的設計任務,甚至偶爾會聽取她的意見。
林汐的生活幾乎是兩點一線,最多就是周末去斯卡拉歌劇院附近的書店淘一些絕版的設計圖冊。
她變得越來越自信。
沈硯通過他在歐洲的人脈網絡,很快得知顧承煜親自到了米蘭,并且將目標鎖定在了瓦倫蒂工作室區域。
他的心再次吊到了嗓子眼。
他知道瓦倫蒂的壁壘堅固,但顧承煜的執著超乎想象,誰也無法保證不會有意外發生。
這一次,他必須主動制造一個障礙,引開顧承煜的注意力。
他并沒有直接針對顧承煜,而是通過一家離岸控股的基金會,向威尼斯一個即將開幕的國際古典藝術雙年展提供了巨額贊助,并指定要求大力宣傳一批新發現且具有東方元素的文藝復興時期手稿。
這個藝術項目需要一位重量級的亞洲企業家出席開幕活動并發表講話,以增加其話題性和權威性。
沈硯恰好在這個時候,向活動主辦方極力推薦了顧承煜。
美其名曰“顧先生對文藝復興藝術有著深厚興趣和獨到見解”。
于是,一封措辭恭敬,邀請理由無比充分的邀請函,被送到了正在米蘭焦頭爛額的顧承煜手中。
顧承煜的第一反應是拒絕。
但他的助理和歐洲分公司的負責人卻極力勸說他接受。
威尼斯與米蘭不遠,活動只需占用他兩天時間。
顧承煜看著邀請函,又看看窗外米蘭陰沉的天空,一種深深的疲憊和挫敗感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