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承煜以前會直接把東西捧到她面前,帶著不容拒絕的強勢。
而現在,這種悄無聲息的幫助,讓她感到陌生。
也讓她原本堅硬的心房,產生了微小的裂縫。
她依舊沒有聯系他。
但下一次清晨出門,當她感受到那道熟悉的視線時,她沒有像往常那樣立刻低頭快步離開,她的目光假裝無意掃過那個窗口的方向,然后才轉身走向地鐵站。
只是一瞬間的視線,卻讓百米之外窗后的顧承煜,心跳加速。
他看到了!
雖然不明顯,但是他確信看到她那片刻的遲疑,那望向自己方向的一眼!
這不是接受,甚至不是原諒。
這細微的變化,對于他來說,看到了一絲希望。
但他不敢得意忘形。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林汐心里的這道墻有多高多厚。
他必須小心翼翼,不然前功盡棄。
林汐工作室附近治安雖好,但深夜加班回家,總有一段路燈昏暗的小路。
顧承煜沒有愚蠢的現身充當護花使者,而是通過匿名捐贈的方式,為那片社區增設了數盞更明亮的路燈,并延長了亮燈時間。
當林汐某天深夜走出工作室,發現往常昏暗的小路變得燈火通明。
她抱著圖紙的手臂微微收緊,心里了然。
可她也只是沉默地走在那片他為她點亮的光明里。
她的設計遇到瓶頸,需要一種特定產地的稀有珍珠做鑲嵌試驗,但短期內在米蘭難以尋獲。
幾天后,工作室收到一個匿名寄來的小包裹,里面正是她需要的那種珍珠。
數量不多不少,剛好夠試驗之用,附著一張沒有任何落款的卡片,只打印著兩個字:“試料。”
林汐拿著那盒光澤溫潤的珍珠,在工作臺前坐了許久。
顧承煜來了以后,周圍發生的種種跡象,都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不一樣。
他好像……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
她還是會偶爾接到沈硯的消息,一如既往地簡潔,多是分享一些國際設計界的動態或有趣的展覽信息,絕口不提感情,也不問她和顧承煜的進展。
她偶爾會回復,交流僅限于專業和淺談近況。
但他們彼此都明白,那條名為“墨痕”的線,依然牽連著遙遠的理解和默契。
顧承煜并不知道這些。
他全部的心神都系在林汐身上。
他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上的幫助,開始真正嘗試去理解她的世界。
他找來她欣賞的設計師的傳記和作品集,笨拙地學習那些他曾經認為無關緊要的美學理論。
他甚至偷偷去聽了幾場在米蘭舉辦的公開藝術講座,坐在角落里,試圖去觸碰那個讓她如此著迷的靈魂領域。
這個過程對他而并不輕松,卻讓他前所未有地貼近了林汐的內心。
他漸漸明白,她的設計不僅僅是謀生手段,更是她表達自我的語。
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為什么“空間”和“自我”對她如此重要。
一個暴雨傾盆的深夜,林汐為了趕一個設計稿,在工作室留到很晚。
結束時才發現雨勢大得驚人,出租車一時也叫不到。
她站在工作室門口的屋檐下,看著大雨滂沱,有些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