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看向朱棣,一臉的苦笑
不是,我的王爺,這就是你說的三個儒生?
這三個是儒生不假,可這特么的是普通儒生嗎?
這幾日朝堂上風波詭譎,楊順雖是應天府府尹可卻是連個屁都不敢放啊!
而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
這就是朱煐這位朱御史一手造成的啊!
當日殿試之后國本之爭直接將皇儲爭斗擺到了明面上來,自那之后開始淮西一脈與朝中文官集團水火不容,就連沒有上朝慣例的允熥殿下也被陛下欽點,日日早朝。
身為應天府府尹楊順被迫被裹挾進了文官集團的行列,不過他不敢吭聲開口,生怕得罪了淮西一脈,只是在大家全都附和的時候他才跟著附和。他可不想得罪任何人。
剛入殿試就直接指著陛下怒噴,指著滿朝文武說兗兗諸公庸庸碌碌,特么的,這朱御史,也是我楊順能惹得起的?我也不配惹啊!
這張平張志遠也不是個簡單人,雖也是初入朝堂,可見朱煐珠玉在前立刻緊隨其后,可以說,他一手將這幾日的皇儲之爭推向了高潮!朱御史那是視十族被誅而無物,這張志遠卻也是個不怕被誅三族的角色。
前幾日張平的大膽之楊順尚感覺歷歷在目,而在被朱煐這位朱御史給救下之后,兩人就廝混到了一起,這下好了,天雷勾動地火,兩人在朝中生生在以擁立朱允熥,以藍玉為首的淮西一脈和擁立朱允炆,以劉三吾為首的文官集團之間開出了一個新的地盤。
兩人站在朝中就是自成一脈!偏偏誰也不敢去輕易招惹,不光如此,兩人還頻頻攻訐其他兩派,更重要的還是陛下的態度,這么些日子下來,兩人在朝中大肆樹敵,可卻安然無恙,這其中陛下的態度尤為關鍵,作為官場上的老油條,楊順知曉,這背后的水太深!
而至于這方孝孺
這位爺的脾氣性格是出了名的剛正,身居漢中府教授之職,剛受詔入京,第一天就奏了朱煐,與之交手過程中雖然落入下風可卻并未潰敗,結果不曾想好似是被人算計當了槍使,若是尋常官員,此事也只能自認倒霉了,至少楊順覺得這事情要是落到自己的頭上大抵就是如此,除了自認倒霉之外別無二路,可這方孝孺
其性情之剛烈,絲毫不弱于朱煐,居然朝堂上就調轉了槍口,噴得一眾文官啞口無
此后好似就與朱煐,張平志趣相投,自成一脈
眼下要說楊順在朝堂上最不想招惹的人,不是淮西一脈,也不是文官集團,而是這三個不要命的家伙!
與別人發生了爭端,好歹是還有商量的余地,實在是不行了,大不了投子認負也就是了,可這三個家伙那干起來是真往死里干啊!
沒看到堂堂涼國公都被干得不敢上朝了嗎?這還是主動低頭去了朱煐府中問了計策才堪堪保住了性命!
這幾日朝中的局勢變換幾乎日日不同,每一步楊順走得都是步步驚心,這也讓他萌生了想要退出這個爭斗旋渦的想法,只是他在糾結,未曾做出選擇,本想著再看兩日,心中一直告誡自己要低調行事,可結果
眼下自己是想避開麻煩來著,可這麻煩主動上門,這可如何是好?
此刻的楊順,郁悶壞了
朱棣此時也注意到了楊順臉色的變化,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這表情難不成這其中還能發生什么變故不成?
可轉念一想,又搖了搖頭否了心中的擔憂
“我乃燕王,這三人便是有些能耐,難不成還能將本王送進去不成?”
朱棣從楊順表情上看出了楊順或許認識這三人,或許這三人并非簡單的儒生,但那又如何?
自己可是大明燕王!哪怕是有些錯誤也不是應天府府衙敢判的。
不過朱棣心中卻也好奇,好奇地看向朱煐三人心中不由暗自排腹
“卻是不知曉這三人是什么身份,知曉本王身份還敢如此,難不成背后有人?”
朱棣瞇起眼睛,心中猜測
“楊府尹,好大的威風啊,聽這話是想不審此案便將我們三人給送進大牢了?”
“好啊,今日我倒是要看看這應天府府衙的大牢與刑部天牢有何不同,大人若是想緝拿,我等三人束手就擒便是。”
朱煐的聲音悠悠響起,一邊說著一邊向著楊順走了過去
楊順的臉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若是論官職,他的官職遠在朱煐三人之上,位列三品,也算是朝中大員,可這朝堂的水,深就深在,他不一定看官職高低,一個人好不好惹,也不純看職位高低
就比如眼前這三人,別說是他這小小三品,就算是國公,也不想妄加得罪啊
“朱御史說笑了,本官覺著,這其中定然是有什么誤會,有誤會!”
“張侍郎,方大人,這里不是說話的地兒,要不然咱進去說?”
楊順將姿態擺的很低,苦笑著走到三人面前先行見禮。
按理說以楊順三品的官職,該是朱煐三人先行見禮才是,可眼下卻是楊順主動見禮,這顯然是一種示好
楊順迫不及待地將三人的官職和名字給點出,生怕朱棣再開口,將局面推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另一方面楊順放低姿態先行見禮其中也有想借此提醒朱棣的意思
朱棣也不是蠢人,看到楊順主動放下姿態給朱煐三人見禮,先是一愣,旋即反應過來,神色不由一肅
原本他并不將朱煐三人放在心上,在他看來,不過是三個儒生罷了,可眼下作為應天府府衙府尹,朝堂上身為堂堂三品大員的楊順面對三人時居然是這個態度,雖然朱棣并未聽過三人的名字和名頭,可不妨礙他從其中獲取信息。
此三人,楊順顯然不想招惹,或者說,在自己這燕王與這三人之間,楊順都不好做出直接的取舍!
這就有意思了
朱棣不由皺眉,冤家宜解不宜結,沒想到這三人都是朝中的人,還是連楊順這三品朝臣都不想輕易開罪的存在,這要是在朝中奏上自己一本,老頭子那不好交代啊
畢竟自己確實是當街縱馬,有些理虧
朱棣思慮的時候,四周的百姓卻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驚呆了!
原本大家都是在看熱鬧,畢竟這熱鬧事關朱棣這位燕王。<b>><b>r>三個儒生,硬剛大明燕王?
這為民請命,不畏權貴的戲碼最是受百姓歡迎,是以四周聚攏了不少的百姓
可聚攏歸聚攏,看熱鬧歸看熱鬧,大家事實上并不看好朱煐三人,在周遭百姓的心里早就已經開始為朱煐三人默哀了
他們面對的可是大明燕王,是陛下的親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