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風暴開啟,無數殘缺的信息在腦中進行著拼接、比對、分析。
三天。
整整三天,陸淵沒有踏出閣樓一步。飯食由林錚和錢文柏送到門口。
他們憂心忡忡。
“陸兄,這分明是刁難!我們去找張相!”錢文柏氣得跺腳。
“不必。”門內傳來陸淵的回應,帶著一股被灰塵包裹的沙啞。“安心等我。”
第四日清晨。
當陸淵推開閣樓大門,重新站在陽光下時,翰林院的官員們幾乎認不出他。
他滿身灰塵,臉上都是黑色的污跡,只有一雙眼睛,亮得驚人。
他沒有回自己的值房,而是徑直走向掌院學士劉正風的公房。
劉正風正在喝茶,見到陸淵這副模樣,眉頭皺起。
“怎么?受不住了?想通了?”
“回稟學士。”陸淵將三疊整理得整整齊齊的文稿,放在了劉正風的桌案上。“下官幸不辱命,差使辦完了。”
劉正風的動作停滯了。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封皮上寫著《典籍勘誤表》。
他翻開一頁,上面赫然寫著:“《尚書》大禹謨篇,傳世版本與廢檔中前朝抄本比對,缺三十七字,疑為‘……’,此三十七字,可解‘三代禪讓’之另一說。”
再翻一頁:“《禮記》王制篇,論及封賞,與廢檔所存高祖手詔拓本相悖,手詔所載……”
劉正風一頁頁翻下去,他的手開始發顫。
這上面的每一條,都引經據典,詳實無比。任何一條拿出去,都足以在經學界掀起軒然大波。這不是整理,這是在做學問,做大學問!
他放下第一份,拿起第二份。
《新舊圖書分類檢索法》。
“將天下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天、地、人、格、雜、藝十部。每部之下,再分百類。每類之中,再以數碼為序……”
劉正風看不懂后面的數碼是什么意思,但他看懂了這種分類方法的邏輯。清晰、嚴謹,一旦推行,整個翰林院乃至天下藏書閣的檢索效率,將提升百倍不止。
這是一種革命。
他呼吸急促,放下了第二份,看向最后一份,也是最薄的一份。
封皮上只有幾個字:《前朝財政崩潰考》。
他翻開。
里面沒有長篇大論,只有一張張表格,和簡短的結論。
“前朝末年,全國稅賦總額,三成歸國庫,七成歸勛貴、官田、寺廟之免稅地。國庫支出,軍餉占五成,皇室、官俸占三成,工程、賑災占二成。至景泰三十年,軍餉一項,賬面支出與實際撥付,虧空已達四百二十萬兩白銀……”
“其崩潰根源,非因天災,非因外患,而在內耗。土地兼并導致稅基萎縮,祖蔭特權導致財政腐敗。當國庫無力支付軍餉,邊軍嘩變,天下大亂。”
“哐當。”
劉正風手中的茶杯滑落,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他整個人都僵住了。
三天。
這個年輕人,只用了三天,在那個廢紙堆里,挖出了足以動搖國朝經學根基的勘誤,設計出足以改變天下治學方式的檢索法,還……還找出了一面足以讓本朝所有高官都心驚膽寒的鏡子。